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炒股投资软件,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1973年,北京
五月的风吹来夏日的气息,炎热的空气在一瞬间凝固,会场之上,所有人都神情肃穆,等待着一场最终的审判。
那一天,空军党委四届五次全体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便是为林彪事件定性,而负责这项工作的人,便是周恩来。
在接下来的四个半小时里,周恩来详细介绍了林彪出逃事件的前因后果。只见他深深叹了一口气,用一句话精辟概括了先前发生的一切:林彪事件的发生,既在预料之外,也在预料之中。
终于,讲话接近尾声,台下的人直起身子,等待周恩来的总结。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周恩来目光坚定,语气平缓,说出了一番令所有人都深深信服的话,而这段话,也被认为是对林彪的盖棺定论。
周恩来究竟说了什么?他为何要做出这样的评论?林彪身亡后,周恩来又做了哪些事?
想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得回到1971年的秋天。
一、惊天坠机:周恩来处理林彪事件
初秋是北京最好的季节,天高气爽,阳光明媚。
周恩来眺望着北京的秋景,露出会心一笑,他稍微活动了一下筋骨,便又投身进繁忙的工作之中。四届人大召开在即,所有的筹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那时他还无法料到,几天后,北京将迎来一次巨大的冲击。
对周恩来而言,这几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与在南方巡视的毛泽东保持联系。中央即将进行一次关键的人事调整,半点都容不得马虎。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毛泽东竟然提前回来了。
那天下午,见完刚刚回到中南海的毛泽东后,周恩来如往常一般前往人民大会堂。他要在这里主持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稿件,为四届人大做准备。
夜晚的人民大会堂灯火通明,深色帷幕落下,玻璃窗上反射着会堂内璀璨的灯光。会场里坐满了人,大家伙正就报告内容热火朝天地讨论着,远处传来激昂的乐曲声,天安门广场上,还有着一列列训练的队伍。
突然,一个工作人员满脸紧张,拿过电话,请周恩来接听。
电话那头的人是汪东兴,他告诉周恩来:林彪跑了。
周恩来眉头一皱,示意他接着往下说。
原来,这件事是林彪的女儿林立衡向组织汇报的,可信度非常高。林立衡说,林彪一伙人打算离北戴河出走,但是不知道要去往哪里。听了这话,周恩来依然十分镇静,他告诉警卫队,不要打草惊蛇,但要随时报告,持续观察。
接完了电话的周恩来再次回到了会场,神色如常,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讨论从未中断。但山雨欲来风满楼,周恩来知道,很快就会有第二个电话。
果不其然,第二个电话打来,汇报人披露了一则关键信息:有一架专机,正停在山海关机场。
周恩来眼前一亮,忙匆匆返回会场,叫出了相关人员,让他们查明山海关现在的情况。
很快,这一情报被实证无误,林彪的出逃计划,也由此浮出水面。
林彪的专机是编号256号的“三叉戟”,此刻便静静等候在山海关机场内,预备起飞。
和林彪同行的,还有他的妻子叶群。
凌晨1点50分,林彪的飞机越过中蒙边界。
紧接着,周恩来收拾好情绪,马不停蹄地展开了全新的部署。中央进入紧急备战状态,所有的部门都在这个深夜以全速运转,不仅要探明林彪的情况,还要相互协调,应对国际上的舆情。
就这样,一直到次日下午,周恩来连续工作了五十多个小时。
大脑连续的高速运转让他疲惫不堪,他刚准备休息片刻,没想到就从中国驻蒙古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处收到了一条重磅报告。
——林彪一行人摔死了!
周恩来十分震惊,多方联系后,终于确认了这一事实。
原来,当林彪的飞机飞临蒙古境内时,因燃料不足,被迫降落,而在降落时机身起火,一飞机的人当场死亡。
确认之后,周恩来立刻向毛泽东汇报,这场闹剧,以一种所有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收尾了。
可是,即便林彪已经死亡,但对于他的审判,才刚刚开始。
周恩来思绪万千,回首往事,他与林彪也算是老相识,在林彪叛变革命之前,他们也曾是同一阵线上的战友。
二、回首往事:重庆谈判中的周恩来与林彪
说起林彪与周恩来的初识,那可谓是年代久远,一路可以追溯至黄埔军校时期。
彼时,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而林彪则是黄埔军校四期的学生,两人从名义上是师生。林彪一向尊敬周恩来,周恩来也乐于见到自己的学生加入革命的队伍。
两人的往事之中,最著名的要数重庆谈判。
抗战期间,周恩来提出,希望能够与国民党进行一次谈判,以解决问题。
得知周恩来意向的蒋介石欣然应允,但是他提出了一个特殊的条件:要和毛泽东会晤。
再三分析后,周恩来认为按照现在的形势,毛泽东直接见蒋介石还为时尚早。几番函电往来后,周恩来说服了身在延安的毛泽东,让他按兵不动,先找另一个人去试探蒋介石,而那个被周恩来所选中的人,就是林彪。
林彪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也算是和身为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有一些关联。更重要的是,林彪还是八路军115师的师长,他带领军队取得了平型关大捷,也算是有一定的名气。
部署完成后,毛泽东还特意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托人带给蒋介石。
信中提到,毛泽东非常想要与蒋介石相见,无奈患了伤风,尚未痊愈,只能请林彪代为相见。
但是,林彪与蒋介石的相见,可谓是一波三折。
接到周恩来的指示后,林彪从延安动身,前往西安,不料突遭山洪,道路中断。等他赶到西安的时候,蒋介石已经回到了重庆。
无奈之下,林彪一行人又几经辗转,最终在10月7日当天与周恩来汇合,一同住在了曾家岩的周公馆内。
几天后,蒋介石派出了张治中与林彪谈判,在谈判的过程中,尽管周恩来几乎不怎么出面,但实际上林彪所主张的所有内容,基本上都是周恩来的授意。
林彪在前,周恩来在后,把控着谈判的进程。
《周恩来传》中对这次谈话有着详细的记录,林彪在见张治中之前,周恩来总要对他进行指导。告诉他要说什么样的话,以何种语气说出口,期待得到怎样的结果,可谓是耳提面命,用心良苦。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谈判,竟然一共持续了八九个月。
尽管这场谈判并未给国共两党带来完全的和解,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两党之间紧张的气氛。
正是因为有了这次谈判的铺垫,才有了抗战胜利后那次著名的毛泽东与蒋介石会晤的重庆谈判。
在这次谈判中,周恩来与林彪还发生了不少有意思的插曲。
比如,林彪趁着谈判间隙,在重庆看了许多有意思的剧,而一向酒量很好的周恩来还在一次与黄埔军校有关的同学会上醉倒了。
最后,蒋介石还一同接见了周恩来与林彪,这也象征着谈判的结束。
曾为师生,亦为战友,但最终因为林彪背叛革命的行为,成为敌人。在这样的重重铺垫之下,周恩来如何看待林彪,又如何评价林彪,便有了极为重要意义。
1973年,周恩来给出了他的答案,而这,也使得林彪这个充满矛盾色彩的人物,盖棺定论。
三、崭新开始:林彪事件后的周恩来
在1973年正式评价林彪之前,周恩来先借林彪之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纠“左”活动。
他先是通过《人民日报》发声,推出了一系列文章,纠正过去工作中的谬误,也对一些老干部予以慰问,给予他们足够的医疗救助。
经济,是一国发展的命脉,对周恩来而言,恢复经济的发展,亦是重中之重。
在他的不断推动下,《1972年全国计划会议纪要》出炉。文件中规定,要允许农民个人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最核心的要义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那些曾经在工厂中被废除的合理规章制度,也在周恩来的提议之下,慢慢恢复。
教育界一向是受林彪等人干扰最深的地方,但周恩来迎难而上,着手推动新的知识分子政策。
教学也好,科研也罢,实事求是始终的灵魂与核心,这让许多知识分子看见了希望的曙光,无声无息之间,林彪一行人所犯下的过错,正在被一点一点的冲刷干净。
为了促进国民教育的发展,周恩来还适时提出,中学毕业生也可以上大学。
至于他一向擅长的外交领域,更是在林彪死后几年间取得了极为亮眼的成就。
无论是中日顺利建交,还是中美《联合公报》发布,两国关系逐渐开始走向正常会,还是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些都预示着中国崭新时代的开始。
然而,如何评价林彪,依然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这是一个如同处于暴风眼中的问题,尽管看起来暂时平静,但实际上酝酿着一场重要的讨论。倘若不能正确的评价林彪,那么势必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最终,周恩来挑起了这个重担。
1973年初夏,空军党委四届五次全体会议如期召开。
周恩来站在台上,进行了整整四个半小时的讲话。
讲话之中,他率先梳理了林彪出逃事件的前因后果。
通过林彪的种种表现,周恩来向众人证实了,林彪的叛逃并非偶然,而是“预料之中”的。
但是,周恩来也指出,林彪的事件中,毫无疑问存在着“预料之外”的内容。
不管是毛泽东,还是他本人,都不曾料想到林彪竟如此破罐破摔,最后选择乘飞机叛逃国外。
针对林彪的性格,周恩来也给予了非常准确的评价,他告诉众人,林彪性格中最大的弱点,便是无法承受批评,一旦有人批评了他,他便会陷入消极的情绪之中,而且只要有土壤,他便会酝酿阴谋。
古往今来,凡是能够成大事者,没有谁不能承受批评。
在这样的层层铺垫之下,周恩来才开始对林彪进行评价。
他首先便强调,评价林彪,必须要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看问题,因为一个人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林彪早年间的思想与后来的思想,也是有所变化的。
周恩来强调,我们在看待林彪的时候,不能说初期就看出了他要反党,因为不仅林彪在变化,所有人对林彪的认识都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若非如此,林彪也当不上副主席,这既是变化的必然,又是林彪本人的欺骗性所在。
最终,周恩来说了这样一段话。
他说:“对林彪要作具体分析,他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要以为说他坏,就从头到尾都是坏的。”
自始至终,周恩来都在强调,林彪事件是一份值得引以为鉴的教训。
正是因为有了周恩来这样理性而客观的评价,我们才能解决评价林彪的这一历史难题。周恩来在他最后的光景中,依然全心全意,为国而忧,为民而行。
参考文献:
1、兰继华.毛泽东和周恩来对“林彪事件”的不同认识及其后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第6期).
2、安建设编著. 周恩来的最后岁月 1966-1976[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7.07.
3、孙琦编著. 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合作生涯[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6.11.
4、何蜀.周恩来、林彪与蒋介石重庆谈判[J].文史精华炒股投资软件,2006,(第11期).